资讯 | “AI+X”系列课程——首期“AI+企业智造”走进上海电气
11月17日,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MBA“AI+企业智造”课程顺利开课。本次课程分为理论知识讲解和上海电气移动课堂两个部分,17日上午的内容由数字工商与管理科学系系主任沈超海副教授讲授,17日下午的移动课堂由数字工商与管理科学系丁珈博士主持,共有来自不同年级的近40位学生参与。
活动合影
11月17日上午,沈超海副教授从人工智能(AI)的含义开启课程内容,指出AI的简单定义就是复制人类的分析和/或决策能力,而从商业角度来看,AI的实际应用大多根植于机器学习。机器学习过程的最终产品是一个预测模型,该模型捕捉了机器学习过程识别出的关键关系。接着他又介绍了评分卡、人工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等不同发展阶段的预测模型和算法,而更高级形式的神经网络目前正处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研究的前沿。最后他指出,AI通过6种方式创造价值:降低成本、加速执行、降低复杂性、转变交互方式、推动创新和强化信任,分别讲解了雀巢、劳氏公司、叮咚买菜、联合利华和优必选等公司的AI应用场景和所取得的成效。沈超海副教授的课程内容,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将复杂的人工智能底层逻辑讲解得通俗易懂,深受学生的欢迎。
沈超海副教授授课
11月17日下午,丁珈博士和沈超海副教授带领同学们走进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发电机厂。在相关负责人的引导下,同学们首先参观了制造车间,深入了解智能产线各工序的运行流程。在随后的座谈环节,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严思杰教授详细介绍了智能产线从设计到实施的全过程。在电力装备制造业必须向智能化转型的国家战略指引下,项目组历时近6年,经过需求调研、反复论证、工艺设计、安装调试等阶段,最终实现了智能产线的落地实施。该产线不仅显著提升了加工质量与效率,还有效降低了能耗,对电力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与规范的制定与应用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同时,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和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也发挥了示范作用。在对话交流环节,同学们围绕“AI+企业智造”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互动。
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发电机厂参访现场及座谈交流
至此,“AI+企业智造”课程顺利圆满结束,课程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和积极反馈,同学们的建议是后续完善课程的重要依据。“AI+企业智造”课程是“AI+X”系列课程的组成部分,后续将推出“AI+商业应用”领域的课程,旨在继续全面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的创新与变革,创新MBA 课程教学模式,并打造MBA 前沿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