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赋能,职引未来——华东师大MBA应届生就业座谈会助力高质量就业
近日,MBA全日制毕业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座谈会在华东师范大学电化教学楼举办。出席座谈会的有华东师范大学学生职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张剑鸣,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吴文钰,经济与管理学院文化与旅游系系主任吴文智、金融学系系主任汪莉、数字工商与管理科学系系主任沈超海、会计与财务系系主任连立帅、信息管理系系主任蔚海燕、MBA教育中心管理团队代表以及MBA2025年全日制应届毕业生代表。座谈会由经管学院MBA教育中心执行主任欧丽慧主持。
学生职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张剑鸣发言
华东师范大学学生职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张剑鸣在会议伊始对就业市场的基本情况做了整体介绍。目前就业市场出现了部分行业萎缩、下行的情况,但是有不少新兴企业蓬勃发展,涌现大量新的就业机会,对于MBA学生来说,既带来挑战又蕴含机遇。MBA学生应在变革的市场中找准定位,充分发挥实践经验丰富、资源人脉深厚等优势,主动对接新兴产业的高价值岗位,实现职业生涯的平稳过渡乃至跃迁。
学生代表发言
现场20余名学生代表分别介绍了自身及班级的情况,并为MBA教育中心接下来的就业及职业发展工作提供了建议和思路。同学们的建议主要有几个方面:首先,进一步细化招聘会的企业分类与岗位匹配,更大程度满足MBA学生多元化、多层次的求职需求。其次,在现有校友活动框架的基础上,增加校友互动频次和形式,提升同学们的职业发展感性认知。第三,将职业规划与指导服务前置到入学前,帮助同学们更全面地规划在学期间的学习与实践。第四,结合最新的政策导向与行业发展趋势,通过AI技术、数字化平台开拓学生职业发展渠道。
教师代表发言
欧丽慧对在座所有人的出席表示了感谢,并介绍了近期MBA毕业生就业相关信息,梳理了近些年MBA学生就业中出现的新情况和遇到的新问题,希望通过此次会议,凝心聚力,共同提升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助力其开启更加辉煌的职业生涯。
各系系主任为毕业生提出了各自的建议:
首先,发挥MBA专业优势,找准市场定位。MBA毕业生应充分结合自身的管理、金融、市场营销等专业背景,明确个人核心竞争力,在就业市场中找准差异化定位,可以通过行业分析、职业测评等方式,识别自身优势与市场需求的最佳匹配点,避免盲目投递简历,提升求职精准度。
其次,多渠道拓展职业机会,善用导师资源。除了常规招聘平台,毕业生应积极利用校友网络、行业论坛、企业参访等机会拓展人脉。同时,主动与导师沟通,借助导师的行业经验和资源获取内推机会或职业建议,师门资源往往能提供更精准的就业支持。
第三,保持平常心,增强职业韧性。求职过程中难免遇到挫折,如简历石沉大海、面试失利等。毕业生需调整心态,理性看待短期波动,避免因暂时不顺而自我否定。职业发展是长跑而非冲刺,保持积极心态才能在机会来临时把握住。
第四,坚持长期主义,做好职业规划。不要仅关注起薪或短期利益,而应结合行业趋势、个人兴趣和成长空间,制定3-5年的职业发展路径。可通过持续学习、考取专业证书、积累行业资源等方式提升长期竞争力,避免因短视而错失更好的发展机会。
第五,关注新兴行业,积极参与学校活动。人工智能、绿色经济、数字经济等领域存在大量新兴岗位,毕业生可多关注政策导向型行业。同时,充分利用学校组织的招聘会、企业宣讲会、创业分享会等活动,增加成功几率。
MBA管理团队代表发言
随后,MBA管理团队代表老师朱红菲、易丽华、董玲燕结合班级同学的就业情况,针对一些注意事项进行了强调:找工作需要有正确的择业观与就业观,急国家之所急,投身国家之所需,找到的一定是“好工作”;既要有坚持到底的决心,又要有灵活变通的准备,还要有应对困难的韧性;多参加学校就业方面的活动和指导,得到尽可能多的助力,只有投身其中才能感受活动的帮助和意义。
另外,MBA职业发展与校企实践办公室老师刘莹就近期开展的“启职新程计划”就业冲刺季系列活动进行了预告,以听取同学的意见和建议。在经管学院MBA教育中心全链条职业发展层次化指导、体系化服务的基础上,目前“启职新程计划”就业冲刺季系列活动共设计3期,涉及简历精修与职业规划、系列招聘会、AI模拟面试、AI就业力培养等等活动。
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吴文钰发言
最后,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吴文钰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他首先对各位系主任及同学们的积极参与表达了诚挚的感谢,正是大家的热情参与,使得此次座谈活动卓有成效地开展。随后,他介绍了学院在学生就业工作上所组织的各项活动及所付出的努力,并建议同学们在这个危机并存的时代下,一定要努力跟上时代的节奏,活用AI,“先破局再深耕”,在行动中获得机遇;另外,保持韧性,在求职中秉持终身生涯观,将目光放到更高更远的地方。
本次MBA全日制应届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座谈会的举办,旨在通过多方对话和资源整合,提升MBA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职业发展前景。活动促进了学校、学院、学术老师、管理团队与学生间的沟通,有助于学生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实现个人职业目标,同时对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工作有重要的启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