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修身,后管理——听赵薇博士解读大学之道

发布时间:2014-12-08 编辑:

  修圣贤之道,缔造超凡企业、求经世之学,修心开智,培育一代儒商。12月4日晚,华东师范大学MBA国学与传统文化系列讲座第二场在中心301报告厅举行。济南大学中国文化与管理创新研究基地负责人赵薇博士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修身与管理为主题,正本清源,通过解读儒家经典,带领大家穿越历史的时空隧道,体验大学之道的修身魅力,领略先贤的智慧之光。商学院贾利军副教授主持讲座,并与嘉宾共同展开探讨。

 

  儒家思想是我国几千年来的思想根基,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思维体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儒学对中国社会之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儒家智慧是教人如何安身立命、做人做事的学问,是教人如何准确自我定位,和谐家庭关系、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的法则;是提升自我境界、修养,实现“内圣外王”的法则。  

  赵薇博士通过对儒家经典《大学》的解读,结合当代中国管理者所应具备的素养与精神,为在座的学员开启一次深邃的文化探寻之旅,在诠释中国传统文化、儒家经典的同时,使学员重新认识自我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关系,审视企业家精神与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大学》总结阐述了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以及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关系。在和学员们探讨什么是“事业”这一主题上,赵博士引用孔子《易经系传》“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也就是说,一个人一辈子,对社会大众有贡献,对国家民族,对整个社会都是一种贡献这才算是事业。赵薇博士认为,真正的干事业者,应“道器变通,举措于民”,这一点在作为管理者来说,就是社会责任。  

  赵薇博士将个人的道德比作种子,将治国平天下比作果实。“大学之道”止于至善,修身在于“明明德”,安人在于“亲民”,一个管理者也应该遵循大学之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最后治国平天下。作为当代的管理者,应心怀高远,但要从修身做起。  

  如何做到“道器变通”,“道”是第一位的,器则代表具体处事的工具、方法,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任何事物皆有“变”;“通”是对规律的汇总,是成果的全然,不断更迭,才会推动事物的不断发展,中华文明发展数千年,都是基于这种不断循环的攀升,客观的真理永远存在,只有汇通于此道,克于律己,不断探索,才能发展自我,最终成就事业,所有成功事业的发展规律都离不开“道器变通”四个字。赵薇博士最后总结,修身是解决人与自我的关系,齐家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治国则是天人相应,人与自我、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

 

  在交流互动环节,学员们纷纷表示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学智慧,从中学到非常受用的知识,不仅体验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同时对于提升自身的修养与品质也具有很大的帮助。赵薇博士在讲座的最后,与学员们更为深入地探讨了修身与管理之间的关系。  

  赵薇博士为济南大学关键岗教授、孔子与中国文化方向博士、硕士生导师、海归学者。济南大学中国文化与管理创新研究基地负责人。现任山东省儒学会副秘书长、省儒商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在《新华文摘》、《周易研究》、《齐鲁学刊》、《东岳论丛》、《山东社会科学》、《中国哲学》、《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文章40余篇。作为第一负责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外合作课题以及省部级的重大课题项目等十余项。作为第一作者科研成果获得省、市多项科研成果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