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超:理性透析欧洲经济风暴
10月27日,被誉为“人民币汇率之父”的张志超教授做客我校MBA教育中心,和广大MBA学子分享了《理性透析欧洲经济风暴》的专题讲座。张志超教授是我校校友,1982年毕业于我校经济学系。张志超教授是英国牛津大学经济学博士,任英国杜伦大学商学院终身教职;现任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顾问、特约研究员,主要研究经济理论和国际金融,在国内外先后发表论文百余篇。讲座从欧债危机的严重性和根本原因展开,阐述了被危机波及的各欧盟国家的处境,并预测了可能采取的措施。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欧洲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上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延续了将近十年时间,并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危机,很可能会超过上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使欧洲经济往后倒退数十年。这次主权债务危机,表面上看是银行的问题,事实上是国家的债务危机,牵涉到经济、政治和国际联系的问题,不容易解决。同时,此次危机也显示出欧洲政治制度的危机。西欧民主制度的特征是平衡与制约,即由各大利益集团进行辩论从而达到利益的平衡。表面上看很合理,但存在根本缺陷,即所谓的利益集团的代表中,少了下一代的代表。此外,欧洲的一体化进程遭遇国别利益的挑战,而国别利益没有一个很好的平衡机制。
欧洲债务的概貌,如果以净负债与GDP相比较的话,意大利是114.6%,希腊112%,葡萄牙77%,GDP的几乎一半以上都要用来偿还债务。如果用赤字来判断,最严重的是希腊(12%)。希腊的主要问题在于,GDP的减少,税收收入的减少,高福利,没有产业导致高失业率,因此政府靠借债维持,赤字很难降低。希腊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开支无度,生产上不去,从政府本身到银行的治理结构都存在很大缺陷。只有解决了实体经济问题和经济结构问题,希腊才可能真正走出危机。对于希腊的公投决定违约不偿还外债、意图破产,市场的愿望是希腊有次序地违约,退出欧元区,发行自己的货币并实现贬值。除了希腊外,爱尔兰的主要问题在于房产泡沫和离岸经营中心,没有税收和管制,导致金融过度发展,结合了房地产泡沫,危机就此发生。葡萄牙的情况则不同,经济还可以,但由于不被国际信任而成为各国投机者的牺牲品,被迫向欧洲中央银行借款以便稳定金融市场。西班牙的问题是,没有产业、缺乏资源、失业率很高。比利时的问题是国家分裂,一个国家有四个中央政府,给经济管理造成问题。瑞士的问题是很多外国资金逃至瑞士,导致汇率猛涨,影响了出口。
由此可见,各国的情况各不相同,欧债危机可谓千变万化。此次危机是由很多综合因素导致,目前没有很好的方案可以一下子解决,最终可能是欧元区完全崩溃或部分崩溃的选择。
英国在欧债危机爆发之前就做了准备:1、降低利息(英镑汇率下跌有利于出口);2、海量救援(不惜代价向银行放水),因此,应该向英国学习。应对危机的策略可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短期的重点是防止危机蔓延,在希腊周围和银行周围建立两套防火墙。中期的战略是逐渐开始有序违约,重视金融设施。长期战略是修改欧盟条约,欧洲统一财政政策。此外,以下问题也被提出需要探讨:紧缩政策是否正确?实体经济要上去,失业率太高,就业基础何在?统计数据不准确的情况在很多国家存在。美国和英国共同唱衰欧元区的阴谋论是否存在?
张教授认为,除非修改条约、修改整个经济体系,否则欧元区的部分崩溃是非常现实的状况。在讲座的最后,张教授还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有关人民币汇率等方面的问题。整个讲座气氛活跃、精彩纷呈,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