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管理论坛:“互联网+”时代下传统企业转型之路

发布时间:2015-05-08 编辑: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概念一夜之间火爆全国。互联网创业者无不欢喜鼓舞,对这些创业者而言,能受到国家战略层面的认可,对行业的发展是件里程碑式的大事。与此同时,还处在艰难转型中的传统企业却变得更焦虑了,互联网的野蛮人正在向各传统行业渗透,现在又有了“互联网+”,到底要加“什么”,怎么“加”,成为了人们讨论的最热话题。

     由华东师范大学MBA 2014级商业数据分析项目班组织的大夏论坛第三场——“互联网+的草根春天来了,传统企业该怎么办,未来谁的机会更大?”于4月23日晚在华师大逸夫楼3楼多功能厅举行。与会嘉宾都是业界重量级人物:万能页联合创始人兼CEO刘卫东先生、阿里巴巴数据应用部总监万家华先生、贝塔斯曼欧唯特副总裁徐欣先生、中移动信息运营部总监周立先生,论坛由微客来联合创始人兼副总经理、MBA2012届校友周志华先生主持。

    报告厅里座无虚席,同学们热情高涨,积极踊跃,嘉宾高谈阔论,精彩纷呈,主持人穿针引线,恰到好处。

  

    什么是互联网+?

    对互联网+的概念,每个嘉宾的理解可谓见仁见智。

     万家华先生认为,利用互联网技术服务于传统行业,使服务成为一种任何行业都可以用也能够用得起的基础服务,促进双方共赢。徐欣先生例举小米手机的案例,说明互联网思维运用的感触,以产品为导向,满足用户需求,进行收入分层,成功地运用互联网思维,对手机行业进行颠覆式创新。周立先生表示“互联网+”是一种经济概念,经济转型时期,将产业资本引入传统行业,从而促使经济政策转变,引起经济总量的质变,可以利用信息化与数据化的解决能力,应对传统行业融资不足的困境。刘卫东先生认为互联网思维的转变,是对传统方式的渗透,不改变原有的生产关系,解决供给方式,提高生产效率。传统行业内部缺少互联网基因,互联网企业善于运用长尾理论。

    主持人周志华先生概括为传统行业从产品出发,互联网从需求出发。零售行业目前竞争激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比较大的转变,仍存在较大转型空间,满足用户需求,提高核心竞争力。


    传统OR互联网,谁的机会更大?

    “互联网+”不是一个新词,不管你加不加,互联网都在那里,传统企业唯有拥抱,才能亲身体验它带给企业的巨变。

    万家华先生认为没有一个行业可以不借助传统业务,而只依靠纯互联网业务能够生存。传统行业也需要吸收互联网思维,转变自己,与互联网行业结合才能进一步发展。徐欣先生则认为“不是外行干掉内行,是趋势干掉规模”。嘉宾们观点鲜明,立场明确,通过智慧的交锋为学员带来巨大启发。


    你所在的行业如何应对互联网挑战?

    学员们最关心的就是自己所在行业在面对“互联网+”的时候,应如何转变,顺应时代的潮流。刘卫东先生首先提出现在是社会化分工协作的时代,通过数据挖掘客户需求,实现系统流程创新。周立先生从自身所在的电信行业出发,阐述了如何利用电信通道实现“基础设施+数字服务”,从而资源整合,提供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徐欣先生提出Information at everyone's finger tip--------客户的资产就在你的指尖的概念,“去中心化”,直达客户。万家华先生指出这是社会化分工协作的时代,传统行业应与互联网紧密结合,应实现“一切业务数据化,一切数据业务化”。

     随后,学员们根据自己所在行业的情况,与四位嘉宾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现场气氛热烈。


    华东师范大学MBA大夏管理论坛,根据热门管理话题、前沿观点聚焦主题,推出人力资源管理、互联网+、大数据、品牌管理等主题的论坛,论坛邀请来自不同企业、不同行业的企业家以鲜明的观点与立场对论题进行讨论,并设置全场学员讨论、辩论环节,通过深入探讨以实现智慧碰撞和经验交流。